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,但我也总结不出什么道理,所以就写个杂谈来分享下我看到的事情和我的感受吧。
第一是疫情防控的急速转变。
从乌鲁木齐市的大火开始,网上就有一股强大的反抗当前防疫政策的力量出现了。那段时间是我朋友圈里,不存在的文章占比最高的一段时间。甚至不仅仅是网上,在现实中也有许多人开始抗议,以举白纸的方式。
这很显然是多个因素推动造成的,其中不乏境外势力的推动。但是不论因素是什么,民众中已经形成一股怨气了。
可想而知,不论多么小心,未来一定会有类似乌鲁木齐大火一样的惨剧发生,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无法避免的,这里的大说的是规模、人口、差异之大。而网络的存在又消除了信息的传播限制,使得全国都能获取到事件的相关信息,使这股怨气仿佛滚雪球一般越传越大。
因此在这种情况下,选择放开是十分合理的措施,并且一定要放开到让老百姓意识到明显不同的程度。
所以现在大的真的来了:
pafd。出校刷卡。线上。提前。推迟。后续安排问卷。活动取消。离校。抢票。见证历史。一时间所有的东西都转了起来。
第二是不可抗力带来的迷茫。
在这周三四五,我每天都遭受了一次课业上的打击。周三错过了一学期只点名一次的毛概点名;周四在集合与图论的单元小测中失利;周五基物实验成绩公布,绩点排名又降了。
这让我不得不反思我已经思考过好多次的东西:培养方案,绩点与保研制度,以及意义问题,我到底想要什么,为了我想要的东西,这些课内的东西是否是重要的?
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一股洪流,每个人都在其中无法彻底挣脱。然而,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的主流的意义标尺,转化为我们心中的意义标尺,中间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,就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对其真正的领会和认同。
我不认同这套评价体系,这种体系能起到区分作用,能筛选出厉害的人,但许多为了在体系中取得高分的努力,一旦出了这个体系就毫无意义。
引用我的俩朋友说的话:“不按培养方案选课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”(来自数院),绩点是“足够就行了”(来自微电)。
但是上面这些只是非常基础和显然的东西。真正令我难以摆脱体系的问题是,在抛弃了那些无意义的任务之后,我应该干什么?换句话说,从被动(学习)转换为主动(学习),学什么呢?
我有过许多答案,这些答案没有正确与否,具有很大的自由性,但问题也出在这里——我无法确信我的答案就是正确的。对于我这样生活经历普普通通毫无波澜的人来说,形成一个自己能够坚信的意志需要时间、经历、正反馈来培养,是非常困难的。
尤其是正反馈,若想要得到多数人(也就是主流)的认可,必须做主流的事才行。否则就是非主流,就只能得到相对少的认可和理解。而当在主流的体系中遭到挫败,就非常容易产生自我怀疑、对应该干什么的迷茫。
未来的我,你会找到能够坚持下去的梦吗?你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吗?